喜迎“七一”,行走龙华,目之所及,处处涌动着“红色”激情。6月30日,一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的座谈会在龙华举行,5位党员代表结合工作实际,分享了他们在不同战线拼搏奋斗的精彩故事。“始终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社区服务,让自己与社区一起成长。”……每一位党员都字字铿锵,心潮澎湃。从他们身上,不仅看到了坚定理想信念的奋斗姿态,更看到了龙华全区上下“以人民为中心”共同绘就的幸福图景。
“自实行‘亲邻党建’工作以来,小区环境更美了,社区活动变多了,邻里关系也更加和睦了。”对于龙华区的“亲邻党建”工作,龙胜社区的老住户张女士感触颇深。近年来,龙华区创新实施人文社区“亲邻党建”,着力构建党群连心、邻里和谐、守望相助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推动“陌邻”变“亲邻”,营造“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亲邻”的浓厚氛围,努力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资料图】
夯实“聚邻”堡垒,组织动员更有力
来到龙华街道清湖新村东,各楼栋的“楼栋长信息牌”引人注目,本栋楼长、社区值班电话、社区党委书记联系方式和社区二维码一目了然。“我们通过构建‘片区+网格+楼栋格’的社区定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将小区治理落实到每栋楼的管理,社区接诉后,将安排工作人员实地查看,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居民的诉求。”清湖社区党委书记介绍说。
“您好!请走斑马线!”“再我给拿瓶除胶剂,这小广告贴得真结实。”……先锋服务队成员身穿橙马甲,奔忙在福城街道的街头巷口、楼道工厂,用先锋精神和热忱情怀,为居民源源不断地输送服务。通过建立健全“党组织+党员+社工+义工”服务模式,福城街道依托定格化管理服务机制,组建了10支先锋服务队、51支小分队、467个服务小组、17支“小蜜蜂”义工队,有效整合资源提升区域治理水平。
在观澜街道广培社区,则上演了一幕“社区党委强力推进、社会组织紧密配合、街坊邻居搭把手”的暖心事:困境儿童英梅(化名)在12岁时被确诊为尿毒症,社区党委一直不离不弃,专门安排工作人员全年跟进,社区党员、志愿者及周边邻居时常照顾英梅生活起居。社区党委还积极链接龙华区慈善会、晋心儿童慈善基金等多个社团组织,并发动社区周边居民募捐近百万元,在2022年3月帮助英梅顺利完成了换肾手术。如今,康复的后的英梅充满希望,“我要努力学习,学成之后通过自己努力回馈社会,回馈社区!”
近年来,龙华区持续实施社区党组织“堡垒行动”,做强社区“大党委”,深入开展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推动住宅小区、城中村党组织覆盖率达100%,打造成为左邻右舍可信可靠的坚强堡垒。同时,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片区(街区)-网格-楼栋”六级联动的定格化管理服务体系,打通资源、服务、力量下沉渠道,组建4.1个万工作联动群,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社区与“邻居”结对,也让基层治理有了更多“硬核”支撑。龙华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作用,形成了由社区党建、驻区单位、企业、社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共同参与的“亲邻”联合体。全区53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3万名党员向社区报到,整合报到党员、志愿者、居民等组建先锋服务队近4000支,共150万余人次参加先锋服务队开展亲邻服务,帮助困难群众12万余人次,生动地展现了党建引领的优势,打通党群关系、人际关系“最后一米”。
建设“乐邻”阵地,服务资源更集聚
“最近肩膀有点不舒服,我想借按摩器来用一下。”居民李阿姨来到中海锦城党群服务V站“亲邻共享小站”,按要求做好登记后,免费借到了肩颈按摩器。
亲邻共享小站是个什么地方?原来,民治街道龙塘社区党委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中海锦城党群服务V站专门打造了“亲邻共享小站”党群服务微阵地,小站里配备工具箱、轮椅、挂烫机、手拉车、血压仪等物品,以备居民不时之需。“亲邻共享小站这个理念非常好,设施齐全,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各种各样的服务,十分方便!”龙塘社区居民王亚东对此赞不绝口。
不止在民治,像这样各具特色的“亲邻阵地”,在龙华早已成为社区邻里和谐的“温馨园”。观澜街道牛湖社区“牛牛农场”里,街区志愿服务队和菜农一起锄草、松地、施肥,守护由社区孩子们种下的一片青翠;一辆长100厘米、高85厘米的推车上有三层架子,摆放着各种便民物资,成了龙华街道松和社区居民的“宝藏驿站”;观湖街道搭建“亲邻厨房”,动员社区居民会聚一堂,以厨会友、以食为乐;同胜社区整合社区党群服务阵地资源,将闲置会议室打造成为“亲邻影院”……这些阵地都不算大,但温馨感满满,不仅成为了社区全方位关爱居民的“温馨家园”,也成为提升居民之间的信任感和归属感的一条纽带,让居民幸福感指数爆棚。
阵地建设是“亲邻党建”的题中之义。近年来,龙华区聚焦党群服务阵地体系延伸,综合运用现有党群服务阵地、城中村空地、物业公配用房、核酸采样亭等现有阵地资源,通过挂牌、新建、改造提升等方式分批打造家门口的“亲邻之家”100个,打造“党群连心、邻里和谐、守望相助”邻里服务载体。依托“亲邻党建”平台,龙华区今年还利用街心公园、小区、城中村边角空间开展“亲邻”微改造,打造一批群众身边的“议事角”“休闲亭”,推动党群活动从墙内“破圈”,走向城市边边角角。
打造“安邻”家园,人文氛围更浓厚
得益于“亲邻党建”工作模式的带动,社区的事逐渐成了大家的事,“门对门的陌生人”变“社区里的老熟人”。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亲邻模式”点燃了各类社会主体共建共治美好家园的热情,一幕幕邻里互助的场景接连上演。
“我们关注到0-3岁龄的宝宝可能在认识、沟通交流和感统能力方面存在偏弱的现象,便专门联合社区开展儿童公益早教课程。”幼美迪早教机构负责人、社区“民星”曹先生日前又在民治街道龙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一场0-3岁儿童早教公益课程,这已经是为辖区宝宝连续开展的第四场公益早教课程了。在龙塘社区,像这样由辖区服务“民星”开展的公益培训、活动不在少数,“民星”以一技之长、一腔热血为辖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陈奶奶家的自动式缝纫机坏了,要着急缝制治疗腿疾的药包。”这则互助信息发布几分钟后,热心邻居刘老师便迅速上门解决了难题。这是观澜街道大富社区日前发生的温暖一幕。大富社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回应社区居民对“亲邻文化”的期待,社区党委经过前期调研,成功在小区内部挖掘并培育了绘画、歌唱、书法、舞蹈、钩针、缝纫等特长的能人,分别形成音乐、书法、跑腿、缝补等8个“帮帮团”,以多样化、专业化的“帮帮团”丰富了邻里活动的形式。
自龙华发布“亲邻招募令”以来,吸纳了全区支部党员、物业员工、志愿者、小区业主等成为“亲邻合伙人”,评选了623名社区“民星”,还发掘了一批社区医生、律师、教师、维修工等“技能人才”,让最近的人提供最亲的服务,让每一名居民都能亲切感受邻里温暖。
“亲邻党建”凝聚了邻里强大力量,也焕发了基层治理新活力。据悉,龙华区搭建“邻里议事厅”,依托临街商铺、物业管理处等场所打造90个协商议事空间,召开“邻里茶话会”443次,收集群众诉求和意见1188条,已100%解决。同时,依托各类阵地积极开展“亲邻服务”“亲邻陪伴”系列活动,组织各社区每月定期开展一次“亲邻集市”,营造城市里的“烟火气”与“人情味”。今年以来,已开展“亲邻”系列活动1731场次,吸引11万余人次参与。
来源:深圳晚报
审读:喻方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