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教学研究形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听课对自己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
教师听课中普遍存在“高耗低效”的现象,怎样把握听课的重点、提高听课的效率?一起来看这篇文章提供的的实操方法。
【资料图】
宏观“看”整体
课程改革使“教”和“学”的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领导者”,而是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平等的一员,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指导者;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讲解员”,而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引路人”;教师要尽量减少对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占有,把更多的教学时空让给学生……
要运用这些理念去 观察授课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方法是否得当,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攻破,知识建构是否合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否高,各环节的时间安排是否科学,教师的教学功底和教学基本功是否深厚和扎实等等。从而从整体上对所听的课给出一个宏观评价。听课教师只有从整体上观察,从宏观上把握,才能对一节课的优与劣、高效与低效、成功与失败作出科学、准确的评判。
微观“品”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一节课成功与否,往往与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细节处理的灵活程度密切相关。因此, 听课还要对授课教师设计的每个教学环节进行认真思考和分析,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的教学环节,要认真推敲。
既要深入思考教学过程中每个细节的作用,更要推敲其创新性与合理性,如:这些细节对揭示教学本质有什么帮助和作用,这些细节是否能够促进知识的建构?
教学中的亮点和瑕疵,往往都隐藏在教学过程的细节中,一刹那、一瞬间,稍纵即逝。听课教师只有对授课教师的每个教学细节认真听、全面看、用心想、仔细品,才能捕捉住这些智慧火花,并发现不足和问题。
关键“抓”要领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 关键是看教师如何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去“学”。所以, 听课不但要“听”,还要“看”和“记”,更要“思”,做到听、看、记、思的有机结合。这就需要教师要正确掌握听、看、记、思的要领,提高听课的实效性。
1.听什么、怎样听
听课时首先要做到集中精力。一要 听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但要听教师的语言基本功,还要听教师的语言艺术。二要 听学生的课堂发言。倾听学生的发言能够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内化的程度,发现学生有创意的见解和思维障碍,了解教学的真实效果,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2.看什么、怎样看
首先,要 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不好。
一看教师对课标的把握、对教材的领悟和处理是否准确到位。二看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安排是否有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三看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是否切合教学实际和满足学生需求,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四看教师的教学是不是充满激情,能不能振奋学生。五看教师的专业功底和教学基本功是否深厚和扎实,有没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六看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没有运用,使用是否得当。
其次, 要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一看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的多少。二看学生在活动中的状态。三看学生在探究问题中的表现。四看学生的学习氛围是否高涨。
3.记什么、怎样记
听课记录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基本信息;二是教学实录;三是教学点评;四是教学总评。
基本信息
主要是指与听课有关的基本信息。如时间、学校、班级、学科、授课者、课题、课型等。
教学实录
记录的是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① 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如,教师的重点提问、学生的典型发言、教学亮点和失误之处、老师和学生的语言、活动的大致情况等);②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展示的内容,课件的制作技术等)。
课堂实录应该记到什么程度呢?首先, 不同类型或不同目的的听课其课堂实录的详简程度应该不同。如听名优教师的示范课,课堂实录需要全面详细一些,而一般性听课,其课堂实录可以简明扼要一些。其次, 对一节课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环节的记录也应该有详简之别。如对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的过程、问题的探究过程、例题的分析过程、教师引导的精妙之处和不足、学生在活动中的闪光点和暴露出来的问题等都需要详细地记录,而其它一般性的教学环节则可以简记或不记。
教学点评
听课教师在听课过程中要把自己的 分析、感悟和评价及时地记录下来,这就是教学点评。教学点评与教学实录要同步完成,记录时两者要对应。教学点评不必拘泥于内容和形式,但教师一定要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感悟、观点和评价写出来。尽管自己的观点和评价可能会很片面或有偏差,但它体现的是自己独立的、富有个性化的教学视角,是对自己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评判能力的综合检验。
教学总评
听完课后教师应对教学实况反复琢磨、全面思考,对授课教师好的做法和不足之处进行归纳分析,肯定成功之处,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点评和教学总评能够折射出听课教师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是听课教师观察能力、教学能力、评价能力和教学理论水平的综合体现,从提高听课效果和教师专业素养的意义上讲,它比教学实录更重要。
4.思什么、怎样思
听课不思考就不可能作出准确的评价,更不会有收获。教学点评和教学总评都来自于对听课的思考。
听课过程中要思考:
①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换个角度行不行、好不好;
②问题的设计是否有探究的价值(是否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学生是否能够探究);
③设计的活动是否有意义(是真活动还是伪活动);
④亮点和不足之处是什么,对学生会产生哪些影响,如果是自己来上这节课,应怎样处理这些问题;
⑤是否存在科学性错误;
⑥若自己是学生,我是否能够掌握和理解所学的内容,老师的教法是否吸引我;
⑦新课程的理念、方法、要求是否融入了教学中,是否内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等等。
听课之后要从三个视角对整节课进行分析思考:
专业视角、教学视角和特色视角。
专业的视角主要看专业功底:内容是否充实、完整,逻辑线路是否明晰;新知识建构过程是否合理;是否有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提炼或阐明等。
教学的视角主要看教学能力:教学过程是否自然、和谐地融入三维目标;教学要求是否恰当,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否有创设发现情境、鼓励探索质疑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是否有序、完整,思路是否清晰;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攻破,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特色的视角主要看创新亮点:内容处理是否有新意,教学风格是否有个性,教学设计是否有亮点,突发事件处理是否得当等。
对听过的课要经常反思和研究。
听课记录是教学中的一块里程碑,上面撒满了你和同行教师的酸甜苦辣,它记录着别人的教学智慧,更记录着你的成长历程,是一份很有价值的教学实践资料。因此,教师要善于整理它、保存它,将有联系的课进行比较研究,反思、归纳出一些共性的东西,以便借鉴成功经验和做法,摒弃问题和不足。
最后要注意的是,听课时要将听、看、记、思灵活地结合起来,并根据教学情节的不同其侧重点也不同。如教师讲和学生发言时,以听为主,兼顾其他;教师板书、学生板演、小组讨论、观察实验时,以看为主,兼顾其他;学生练习时,听课者既要观察授课者此时的行为,又要侧重于对已完成的教学时段的思考,并记录点评意见。
总之,听课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观察、学习和借鉴的机会,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构建了良好的平台。作为一线的广大教师要珍惜每一次听课的机会,在听课实践中加强学习,掌握技能,学会听课,从而更好地发挥听课的功能和作用,做到每次听课都有所得。
来源 | 中国教育报好老师(有删减)、人民教育
作者 | 张健
责编 | 刘宽
美编 | 姗姗
执行主编 | 安迪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