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开拓数字发展新空间-焦点
2023-05-10 17:52:22    新华网

新华财经南京5月10日电   5G网络建设是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和承载底座。《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要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加快5G网络与千兆光网协同建设。

近年来,江苏率先布局5G网络建设、推动5G规模化应用。截至2022年底,已建成5G基站18.7万座,并通过促进5G+物联网、5G+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千行百业更加智慧、精益、绿色。


【资料图】

“全连接”助力智能制造再升级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主阵地。2021年,江苏启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打造5G全连接工厂、推动5G+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等,促进“江苏制造”嬗变升级。

戴上5G+AR头盔,工作人员可24小时点检冷轧厂各机组运行情况,遇到故障与专家共享实时画面便能远程维修。利用5G网络高速度、低时延、超大规模连接、多频段等特征,南京梅钢公司联合江苏电信对点检进行了智能化升级,实现作业效率提升30%,平均设备故障时间下降10%。而在以往,点检主要依靠人工统计信息,专家无法精准掌握现场情况。

类似的5G+智能化改造项目,被梅钢应用到核心生产环节的各个领域:5G+行车远程控制,把吊运钢包操作效率提升30%;5G+数据采集,把数据利用率提升60%、维护成本降低30%……目前,梅钢已构建了包括应用、平台、网络、设备在内的4层数字化钢厂架构,并积极打造5G+数字孪生工厂,以智能化、数字化促进生产管理标准化。此外,依托电信5G+MEC技术,梅钢还解决了工业互联网难题,通过定制网建设,把炼钢、冷轧、连铸等生产线连上5G,使海量数据得以在云端保存。

“5G商用后,江苏电信紧抓机遇,围绕江苏重点产业集群的转型需求、技术特点等,助力企业、工厂进行5G+升级。”江苏电信市场部副总经理赵文来说。

新技术赋能智慧港口科学提效

当5G前沿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融合将带来什么变化?在长江第一亿吨港镇江港,通过打造5类18个5G+MEC独立专网应用场景,港口实现了操作智能化、企业管理平台化,运营效率全面提升。

铁矿石、元明粉、钾肥、钢材……每年有超过30种、1.2亿吨的货物会从镇江港发往全球各地。长期以来,货物品种多、场地分散不集中、操作工艺组合复杂等给港口管理带来不少困扰。联合江苏电信构建“智慧云网”系统后,这些“散”“杂”难题得以解决。

在核心场景上,镇江港打造了5G+天网高清AI智能视频平台,实现港口作业全过程、可视化智能管理,以及5G+港务3D仿真图形系统,实现数据一张图、态势一屏掌握。同时,重点设置5G+无人磅房、5G+自动化下料斗平台、5G+装载机远程控制、5G+生产要素采集系统平台等应用场景,系统提升港口作业效率。

5G赋能后,港口收获的不仅是更高生产力,还大幅改善了人员工作环境。以堆取料为例,原本工作人员在现场操作装卸车,时常要面对扬尘、噪音或者高温、寒冷等恶劣环境。如今,操作员在空调室远程就可以控制多台机器,精准堆取料。

5G专网 RedCap新技术在镇江港的应用,或将为行业带来新突破。“RedCap新技术对5G进行轻量化,在确保业务需求及性能的前提下,通过终端裁剪,达到成本降低、尺寸极致、功耗减少的效果,具有更强的‘连接’性,打破了长期以来因5G现有能力超过实际需求而导致价格过高难以普及的瓶颈。”镇江电信高新区局总经理徐辉介绍。

夯实数字底座推进乡村振兴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

“在此过程中,5G技术将为数字乡村建设带来全新空间。”赵文来认为,近年,江苏电信通过积极推进行政村5G点亮工程和城乡光网全覆盖等工作,着力促进信息化与“三农”深度融合,大幅提升农村区域基础网络能力,为江苏推进乡村振兴夯实数字底座。

聚焦产业振兴主阵地,通过5G+数字化,南京太和农场“千年水稻”实现标准化生产,实现有机稻米产量与品质稳定提升,亩产量提高40%,水、肥和人力成本下降约50%,每亩有机大米收入提高50%。

据了解,相比于普通水稻,有机水稻的种植需要侧重环境控制,电信在太和农场打造的智慧稻田基于5G和机器视觉,充分利用5G、云、AI等技术,把研究对象从土壤、水分等转移到有机水稻本体,对水稻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灌溉、施肥、分蘖三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监控,有效预防病虫害、降低施肥量、提高产量,达到科学种植的目的,成为数字时代5G赋能绿色生态农业的蓝图样本。

眼下,越来越多的5G应用场景正在田间地头不断涌现,数字农场、数字渔场、数字牧场应运而生,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用高科技创造出高产量。与此同时,千兆网络直播带货、农特产品电商平台等新业态,打破传统乡村信息壁垒,让农民得以把家门口的生意做到全国各地,拓展出新的增收渠道。(吴琼、沈杨子、杨安)

编辑:王溯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