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我又与肠癌较上了劲 遇到了好医生是多么幸运
2023-05-10 09:48:58    都市快报

今天,与我们分享温暖故事的是92岁的陈奶奶。36年前,陈奶奶曾与乳腺癌抗争过,是杭州市的首届抗癌明星。因为抗癌,她参加了初创时的杭州癌症康复俱乐部,也就是杭州市抗癌协会前身,曾任副会长。

十多年前,因为不明原因反复发作的胸腔积液,陈奶奶吃了不少苦头。

幸运的是,在即将赶往外地求医以前,陈奶奶遇到了一群人,彻底解决了她的困扰。


(相关资料图)

以下是陈奶奶自述——

抽抽抽,什么时候是个头?

我的故事要从十多年前说起。

那个时候我80岁不到,因为患胸腔积液,三天两头要去医院检查、抽液,稍一活动或走楼梯,就胸闷气急,生活苦不堪言。

去了杭城的各大医院,有的医生认为是早年乳腺癌放化疗,造成的肺纤维化引起的积液,有的认为是心脏病引起,还有的认为可能是真菌感染。但他们普遍认为这是老年病,无法根治,只能积液多了抽一下,用姑息治疗法缓解病痛。

但我不死心,我想去上海或者北京求医。家里人说,杭州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称“浙大邵逸夫医院”)还没去过,如果看不好再转外地去,毕竟去外地看病不太方便。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挂了浙大邵逸夫医院呼吸内科应可净主任医师的专家号。

应主任听了我们的诉求,没有多说,让我住院排查后再决定治疗方案。于是,我被安排到吴晓虹主任医师团队,由吴主任接手了我的治疗。吴主任了解后,也感到病情棘手,但她没有放弃,而是多方面排查,精心研究各种治疗对策,把我的积液样本送到结核病防治所做真菌培养检验。

也不知道当时用了多少种方法,只觉得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每隔几天就抽液,抽、抽、抽,抽得我心烦焦虑。一个多月时间,没有明显的效果,我当时觉得浙大邵逸夫医院没戏了。看到医生来抽液检查,我非常抵触:“你们只知道抽抽抽,我身体里的一点点营养都要抽光了。”

家人来病房,我就嚷着要出院。我和家人说,杭州没希望了,我们去上海吧。家人说,吴主任都没说放弃,你干吗要放弃?我们要相信医生。

就这样,我又坚持了下来。

最后,吴主任团队用“榄香烯”灌注术,彻底治愈了我的这一顽疾。出院至今一直没有复发过。

现在回想当时,我又感激又不好意思。碰到类似的病人,我就向他们推荐浙大邵逸夫医院。

90岁,又与肠癌较上了劲

88岁那年,我经常大便隐血,有时一个+,有时两个+三个+。去两家大医院做了胃镜、肠镜、胶囊镜检查,结果都没什么大的问题。但是莫名其妙地出血,总感觉有点不对劲。一直排查,观察,再排查,再观察。这样在反复求医的路上一晃过去了两年多。

有的医生估计也烦了,说:“你年纪那么大了,不要什么事情都弄得噶灵清,活一天,过好一天。”听听蛮有道理,但我是喜欢较真的人,又想到了浙大邵逸夫医院。

我挂了消化科戴宁主任医师的号。那天戴主任给我做了肛门指检,按她的经验,她说不像痔疮,老是出血肯定是有问题的,一定要再做肠镜。因为我快90岁高龄,我提出,能不能帮我找一位资深的医生?戴主任二话不说就推荐了王建国主任医师,并再三嘱咐我们要抓紧检查。

王主任那天病人已经排满,但是看到我们焦虑的样子还是给我加了个号。

肠镜检查那天,轮到我做的时候已经快下午1点了,我看着王主任疲惫的样子,真有点不太忍心,但是又非常希望王主任亲自上手。王主任看着我期盼的眼神说,“好,让我稍微休息一会儿”,然后让助手把检查前期工作准备好。

后来听说,王主任已到退休年龄了,技术好,人品好,非常敬业。

肠镜检查结果很不好,基本确定为降结肠癌,建议尽早手术。我被转到了肛肠科主任黄学锋主任医师团队。

我有房颤病史,心脏肥大,三尖瓣大量反流,在1987年时患乳腺癌,两次手术、放化疗根治,导致肺纤维化。有如此多基础病的高龄患者,要做肠癌手术困难可想而知。

不幸中的万幸,我遇到了黄学锋主任医师。黄主任联系组织多学科会诊,冒着极大的风险,用达芬奇机器人为我成功切除肿瘤。

每次黄主任来查房,都非常耐心,他常常会在解答我们的问题后说:“听懂了哇?”这一句“听懂了哇”让我们感到又亲切又温暖。

术后戴胜副主任医师、王飞医师和团队医生护士每天细致周到地护理,我在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床了,一星期后顺利出院,没有出现并发症。

患者微信群,医生和患者没有了距离

一年多后复查,手术很成功。但病理报告显示盆腔有转移病灶。黄学锋主任医师团队又为我精心制订了靶向治疗方案。

为了减少患者负担,方便就医,浙大邵逸夫医院专门建立了日间化疗病区,当天化疗,不用住院。为了及时了解病人病情,戴胜副主任医师专门建了个医生患者微信群,群主是王飞医生,还有其他好几个医生也在群里,看到患者的提问和上传的化验报告,谁有时间谁就会及时给予答复。王飞医生有时深夜还在回信。

这对外地患者的好处尤其明显,减少了很多外地病人求医问药、途中奔波的麻烦,一些常规检查在当地医院完成,报告上传群里让浙大邵逸夫医院的医生看看,有什么事在群里面呼一声,都能及时得到回复,也给病人互相交流抗癌治癌经验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戴主任建立了这个医患微信群,方便了患者,但给自己找了不少“麻烦”。我和朋友说起,许多人都是非常惊奇的表情:现在还有这种医生的?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我的癌症得到了控制,肿瘤明显缩小。目前作为高龄癌症患者的我,仍然能够生活自理,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我由衷地感慨,遇到了好医生,是多么幸运。

每一位病人都是平等的 我力求做到准确、安全、有效

吴晓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呼吸内科 主任医师):

接诊这位患者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印象比较模糊,只记得是一位做事认真、文化程度挺高的老太太。惭愧,她还记得我这么久。

从医这么多年,碰到过很多不一样的病人。有的病人在最无助的时候,对于帮助过他的医护人员会印象深刻,牢牢记在心里;有的病人心态很平,病治好了,事情就过去了;还有的病人可能要求比较高,尽管医生和护士已经很努力了,他还是会有不满意……人的性格各不相同,病人有千种万种也很正常。

在我看来,每一位病人都是平等的,在为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时,我都力求做到准确、安全、有效。

至于对“温度医生”的理解,提升自我,不断精进对某种疾病的认知、诊疗水平,这是我所认为的最基本要求,看不好病,光是态度好没有用。在此基础上,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病人的规范化管理,做好病人身心安全的保障。与此同时,尽可能做好人文关怀、教育等各方面工作。

医疗要有温度

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很重要

戴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医务部主任、肛肠外科 副主任医师):

老太太是我们的老熟人了,从手术到随访,一直是我们的团队全程跟进,现在正在化疗中,病灶控制得很好,每三周来复查一次。

老太太精神不错,思维清晰,文化程度也高,对自己的病情非常清楚,所以我们沟通起来非常顺畅。有几次复查她是一个人来的,早早等在诊室外边。如果我正好看到她,会和排在她之前的患者沟通,能不能先给老人家看,让她早点回家。一听老太太90多岁了,患者也都很理解。

我认为,医疗要有温度,很重要的一点是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一年多前,我们建立了医患沟通群,目前已经有四五个群了,我们医疗组的所有成员都在里边。医生的确忙,但应该不会所有人都正好同时在忙,有患者发问题或者检查单上来,谁看到了就第一时间回复。其实最多也就是几分钟的事,但对患者来说却不一样,免去了奔波的辛苦,第一时间安了他们的心。患者对于医生的信任感和认同感大大提升,对于后续配合治疗也有益处。

今天,与我们分享温暖故事的是92岁的陈奶奶。36年前,陈奶奶曾与乳腺癌抗争过,是杭州市的首届抗癌明星。因为抗癌,她参加了初创时的杭州癌症康复俱乐部,也就是杭州市抗癌协会前身,曾任副会长。

十多年前,因为不明原因反复发作的胸腔积液,陈奶奶吃了不少苦头。

幸运的是,在即将赶往外地求医以前,陈奶奶遇到了一群人,彻底解决了她的困扰。

以下是陈奶奶自述——

抽抽抽,什么时候是个头?

我的故事要从十多年前说起。

那个时候我80岁不到,因为患胸腔积液,三天两头要去医院检查、抽液,稍一活动或走楼梯,就胸闷气急,生活苦不堪言。

去了杭城的各大医院,有的医生认为是早年乳腺癌放化疗,造成的肺纤维化引起的积液,有的认为是心脏病引起,还有的认为可能是真菌感染。但他们普遍认为这是老年病,无法根治,只能积液多了抽一下,用姑息治疗法缓解病痛。

但我不死心,我想去上海或者北京求医。家里人说,杭州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称“浙大邵逸夫医院”)还没去过,如果看不好再转外地去,毕竟去外地看病不太方便。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挂了浙大邵逸夫医院呼吸内科应可净主任医师的专家号。

应主任听了我们的诉求,没有多说,让我住院排查后再决定治疗方案。于是,我被安排到吴晓虹主任医师团队,由吴主任接手了我的治疗。吴主任了解后,也感到病情棘手,但她没有放弃,而是多方面排查,精心研究各种治疗对策,把我的积液样本送到结核病防治所做真菌培养检验。

也不知道当时用了多少种方法,只觉得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每隔几天就抽液,抽、抽、抽,抽得我心烦焦虑。一个多月时间,没有明显的效果,我当时觉得浙大邵逸夫医院没戏了。看到医生来抽液检查,我非常抵触:“你们只知道抽抽抽,我身体里的一点点营养都要抽光了。”

家人来病房,我就嚷着要出院。我和家人说,杭州没希望了,我们去上海吧。家人说,吴主任都没说放弃,你干吗要放弃?我们要相信医生。

就这样,我又坚持了下来。

最后,吴主任团队用“榄香烯”灌注术,彻底治愈了我的这一顽疾。出院至今一直没有复发过。

现在回想当时,我又感激又不好意思。碰到类似的病人,我就向他们推荐浙大邵逸夫医院。

90岁,又与肠癌较上了劲

88岁那年,我经常大便隐血,有时一个+,有时两个+三个+。去两家大医院做了胃镜、肠镜、胶囊镜检查,结果都没什么大的问题。但是莫名其妙地出血,总感觉有点不对劲。一直排查,观察,再排查,再观察。这样在反复求医的路上一晃过去了两年多。

有的医生估计也烦了,说:“你年纪那么大了,不要什么事情都弄得噶灵清,活一天,过好一天。”听听蛮有道理,但我是喜欢较真的人,又想到了浙大邵逸夫医院。

我挂了消化科戴宁主任医师的号。那天戴主任给我做了肛门指检,按她的经验,她说不像痔疮,老是出血肯定是有问题的,一定要再做肠镜。因为我快90岁高龄,我提出,能不能帮我找一位资深的医生?戴主任二话不说就推荐了王建国主任医师,并再三嘱咐我们要抓紧检查。

王主任那天病人已经排满,但是看到我们焦虑的样子还是给我加了个号。

肠镜检查那天,轮到我做的时候已经快下午1点了,我看着王主任疲惫的样子,真有点不太忍心,但是又非常希望王主任亲自上手。王主任看着我期盼的眼神说,“好,让我稍微休息一会儿”,然后让助手把检查前期工作准备好。

后来听说,王主任已到退休年龄了,技术好,人品好,非常敬业。

肠镜检查结果很不好,基本确定为降结肠癌,建议尽早手术。我被转到了肛肠科主任黄学锋主任医师团队。

我有房颤病史,心脏肥大,三尖瓣大量反流,在1987年时患乳腺癌,两次手术、放化疗根治,导致肺纤维化。有如此多基础病的高龄患者,要做肠癌手术困难可想而知。

不幸中的万幸,我遇到了黄学锋主任医师。黄主任联系组织多学科会诊,冒着极大的风险,用达芬奇机器人为我成功切除肿瘤。

每次黄主任来查房,都非常耐心,他常常会在解答我们的问题后说:“听懂了哇?”这一句“听懂了哇”让我们感到又亲切又温暖。

术后戴胜副主任医师、王飞医师和团队医生护士每天细致周到地护理,我在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床了,一星期后顺利出院,没有出现并发症。

患者微信群,医生和患者没有了距离

一年多后复查,手术很成功。但病理报告显示盆腔有转移病灶。黄学锋主任医师团队又为我精心制订了靶向治疗方案。

为了减少患者负担,方便就医,浙大邵逸夫医院专门建立了日间化疗病区,当天化疗,不用住院。为了及时了解病人病情,戴胜副主任医师专门建了个医生患者微信群,群主是王飞医生,还有其他好几个医生也在群里,看到患者的提问和上传的化验报告,谁有时间谁就会及时给予答复。王飞医生有时深夜还在回信。

这对外地患者的好处尤其明显,减少了很多外地病人求医问药、途中奔波的麻烦,一些常规检查在当地医院完成,报告上传群里让浙大邵逸夫医院的医生看看,有什么事在群里面呼一声,都能及时得到回复,也给病人互相交流抗癌治癌经验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戴主任建立了这个医患微信群,方便了患者,但给自己找了不少“麻烦”。我和朋友说起,许多人都是非常惊奇的表情:现在还有这种医生的?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我的癌症得到了控制,肿瘤明显缩小。目前作为高龄癌症患者的我,仍然能够生活自理,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我由衷地感慨,遇到了好医生,是多么幸运。

每一位病人都是平等的 我力求做到准确、安全、有效

吴晓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呼吸内科 主任医师):

接诊这位患者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印象比较模糊,只记得是一位做事认真、文化程度挺高的老太太。惭愧,她还记得我这么久。

从医这么多年,碰到过很多不一样的病人。有的病人在最无助的时候,对于帮助过他的医护人员会印象深刻,牢牢记在心里;有的病人心态很平,病治好了,事情就过去了;还有的病人可能要求比较高,尽管医生和护士已经很努力了,他还是会有不满意……人的性格各不相同,病人有千种万种也很正常。

在我看来,每一位病人都是平等的,在为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时,我都力求做到准确、安全、有效。

至于对“温度医生”的理解,提升自我,不断精进对某种疾病的认知、诊疗水平,这是我所认为的最基本要求,看不好病,光是态度好没有用。在此基础上,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病人的规范化管理,做好病人身心安全的保障。与此同时,尽可能做好人文关怀、教育等各方面工作。

医疗要有温度

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很重要

戴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医务部主任、肛肠外科 副主任医师):

老太太是我们的老熟人了,从手术到随访,一直是我们的团队全程跟进,现在正在化疗中,病灶控制得很好,每三周来复查一次。

老太太精神不错,思维清晰,文化程度也高,对自己的病情非常清楚,所以我们沟通起来非常顺畅。有几次复查她是一个人来的,早早等在诊室外边。如果我正好看到她,会和排在她之前的患者沟通,能不能先给老人家看,让她早点回家。一听老太太90多岁了,患者也都很理解。

我认为,医疗要有温度,很重要的一点是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一年多前,我们建立了医患沟通群,目前已经有四五个群了,我们医疗组的所有成员都在里边。医生的确忙,但应该不会所有人都正好同时在忙,有患者发问题或者检查单上来,谁看到了就第一时间回复。其实最多也就是几分钟的事,但对患者来说却不一样,免去了奔波的辛苦,第一时间安了他们的心。患者对于医生的信任感和认同感大大提升,对于后续配合治疗也有益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