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大熊猫资料介绍 中国十大国宝级动物介绍
2022-06-13 10:50:30    中原网视台

大熊猫,一般称作“熊猫”,是中国特有物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

华南虎,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野外绝灭(EW)

川金丝猴,是中国的特有种,分布在湖北、四川、陕西、甘肃相交界的森林之中。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

藏羚羊,又名藏羚,是中国青藏高原特有种,主要分布于青海、新疆、西藏、四川。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

白头叶猴,主要分布于越南和中国广西,居住在热带森林的石灰岩洞穴中。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极危(CR)

朱鹮,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有野生朱鹮分布的国家,只是一个野生种群留在中国中部的陕西省。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

麋鹿,又称四不像,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目前,国内已有北京、江苏大丰、湖北石首、河南原阳4处麋鹿繁育基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野外绝灭(EW)

褐马鸡,是中国特产珍稀鸟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

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俗称猪婆龙,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太湖。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极危(CR)

白鱀豚,是一种淡水鲸类白鱀豚科动物,仅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流域。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极危(CR)

一、外形: 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饲养的熊猫略重,一般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 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但黑非纯黑,白也不是纯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带黄。秦岭地区的个体偏大,体毛粗糙,腹毛略呈棕色色泽。岷山(尤以青川平武)则个体较小,体毛也较前者为细,腹毛棕色不明显,但凉山的个体并不偏小。 二、生活习性: 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平躺、侧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都是它们喜好的睡觉方式。 大熊猫最可爱的特点是它那胖嘟嘟的身体和他那内八字慢吞吞的行走方式。这是因为它们生活的环境里面,有充足的食物,没有天敌,没必要行动很快。 大熊猫善于爬树,也爱嬉戏。爬树的行为一般是临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险,或彼此相遇时弱者借以回避强者的一种方式。熊猫有时还下到山谷,串入到山村小寨或住宅,把锅盆桶具,尤其是圆形的器皿当成玩具,玩耍后弃置山野。 三、身份 两千多年前,汉朝初年的《尔雅》一书中,便有“貘体色黑驳,食竹”的记载。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列举了当时咸阳上林苑饲养的近40种异兽,大熊猫名列首位,可见大熊猫在当时就已经被人们视为珍贵的名兽了。 随着我国同世界各国人民日益广泛的友好往来,大熊猫作为友好使者,频频出访,轰动了全世界。许多国家以能够获得中国政府所赠送的大熊猫为殊荣。大熊猫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给这些国家的动物园增添了华夏异彩。 1972年10月,中国政府赠送的大熊猫“兰兰”到达日本上野动物园,在头九个月里,每天前往参观的人竟达30万之多,形成了“熊猫热”。  扩展资料: 进化历史 大熊猫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迄今所发现的最古老大熊猫成员——始熊猫的化石出土于中国云南禄丰和元谋两地,地质年代约为800万年前中新世晚期。在长期严酷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中,和它们同时代的很多动物都已灭绝,但大熊猫却是强者,处于优势,成为“活化石”保存到了今天。 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Ailuaractoslufengensis),大熊猫的标准中文名称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一样的熊”。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始熊猫的主支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形比熊猫小,从牙齿推断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卵生熊类,此后这一主支向亚热带扩展,分布广泛在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都发现了化石。 在这一过程中,大熊猫适应了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依赖竹子为生。在距今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生活中的大熊猫的臼齿发达,爪子除了五趾外还有一个“拇指”。这个“拇指”其实是一节腕骨特化形成,学名叫做“桡侧籽骨”,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 化石显示,大熊猫祖先出现在2-3百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它属于剑齿象古生物群,大熊猫的栖息地曾覆盖了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北达北京,南至缅甸南部和越南北部。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温带或亚热带森林发现。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

关键词: 国宝大熊猫资料 中国十大国宝级动物 国宝级动物 我国珍稀动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