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人转圈后“晕”的感觉是如何产生的?专家这样说
2022-02-21 14:16:18    厦门晚报

花样滑冰又被称作“冰上芭蕾”,作为冬奥会上最有看点的项目之一,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据统计,花滑运动员平均每场比赛要旋转近百圈,而普通人转几圈就可能天旋地转了,难道是运动员们“天赋异禀”吗?

记者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王宁宇、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刘静。他们解释常人转圈后“晕”的感觉是如何产生的,并告诉大家为什么运动员转不晕。

【释疑】

“晕”是怎么产生的? 靠颅骨和内淋巴液感知

两位专家介绍,身体的稳定有赖于前庭觉 (耳朵)、 视觉(眼睛)和本体觉(身体)的不断整合,由此人才能保持姿势的协调。

前庭系统是负责人体自身平衡感和空间感的感知系统,也是保证人在复杂运动中维持协调与平衡能力的重要结构基础。半规管是耳朵里前庭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中除了装满内淋巴液外,还有一个特殊的感受器叫作“壶腹帽”,它能把捕捉到的信息逐步传送到大脑,让大脑明确我们在静止还是运动。

原地转圈时,颅骨和内淋巴液按同样的速度转动,半规管里的“水”会晃动,壶腹帽接受到这个信息并反映给脑部,大脑就知道人在转圈。

如果身体突然停止旋转,内淋巴液会因惯性作用继续转动。虽然内淋巴液的移位一般持续3秒就会停止,但壶腹帽却需要经过25-30秒钟回到原有状态。

因此,当人停止转圈后,会有一种向相反方向旋转一会儿的感觉,直到半规管内的淋巴液完全静止,眩晕感才能完全消失。

运动员为什么转不晕?前庭系统习惯了变化刺激

每个人对旋转强度和时间的耐受能力各不相同,超过承受的限度就会出现眩晕。而当特定的信息反复作用于某一器官一段时间后,这个器官的功能就会逐渐适应。

两位专家介绍,运动员之所以转不晕,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开始不停地训练。这让前庭系统逐渐习惯了头部的空间变化刺激,对这些刺激变得“迟钝”,进而战胜了人体的自然反应,身体演变得适应旋转,顺利实现高水平的姿势和平衡控制。

【区分】

头晕不会感觉物体在动 眩晕闭上眼也感到在动

眩晕和头晕是临床最常见的两种症状,该怎么区分?

头晕不会带来运动错觉,即看物体时,不会感觉物体在动,也不觉得自己在动,但有头沉脑涨、大脑不清晰、头重脚轻等感觉。一般来说,失眠、贫血、劳累、紧张、焦虑抑郁、颈椎病、心脏病导致的晕以头晕为主,且不会伴随视物旋转;服用过多降压药也可导致头晕。

眩晕时,患者睁开眼睛会发现周围物体在运动,比如上下、水平、旋转等,即使闭上眼也会感觉身体不稳定或在漂移。

眩晕是由前庭神经周围及中枢通路病变,导致出现身体与外界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主观感受。前庭和前庭神经核的病变,如炎症、缺血、肿瘤囊肿的压迫,均会造成位置觉的错觉,出现眩晕。前庭系统相关的“晕”,有时可能是头晕或眩晕,也有时同时出现,较为常见的引发原因有耳石症、梅尼埃综合征、前庭偏头痛等。

【提醒】

这些晕首次发病 需立刻就诊

有些人在不转圈的情况下,也可能会晕,医生提醒,有些“晕”需要及时就医。

喝醉酒一样走路不稳、意识丧失、肢体麻木无力、言语困难、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视物成双、视野缺损、口角歪斜等。首次发病的患者,不管是否伴有以上症状,最好都及时就医。

如果之前曾因“晕”就诊,但此次与之前发病表现不同,也应及时就医。如果已诊断为常见良性前庭相关疾病,此次发病表现和既往差不多,可不必担心,按既往医嘱服药或观察,安静休息即可。

根据头晕情况 选择不同科室就诊

如果当地没有晕厥头晕专病门诊,患者可以根据具体症状选择不同科室进行筛查。

出现反复眩晕,一般先去耳鼻喉科就诊;伴有意识减弱、手脚发麻的患者,需到急诊科或神经内科进行检查;眩晕的同时伴有失眠、焦虑,考虑去精神科就诊。对于疾病的诊断,了解既往病史十分重要,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回忆,有时遗漏了既往病史,即便通过仪器检查也难以明确病因。

【链接】

人为什么会晕车?

生活中常见的 “晕”,除了转圈之外,还会存在由于汽车、轮船或飞机运动时所产生的颠簸、摇摆和旋转等任何形式的加(减)速运动,刺激人体的前庭神经而发生的晕。

造成人晕车的根本原因跟前面一样,在乘车时,耳朵的前庭感受器将身体随着汽车前行的信息发送给大脑,但是眼睛看到的景象却是静止的,这种不一致的信息会让大脑产生混乱的感觉。

关键词: 常人转圈 花样滑冰 天旋地转 运动员转